在当前私募行业监管政策倾向于“扶优限劣”的背景下,监管机构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规运作。在这一过程中,证券公司在私募生态的重塑中同样面临着业务开展的挑战。
据了解,中小券商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特别是在私募净值数据收集方面,没有托管牌照的中小券商近期正忙于重新收集数据。相比之下,大型券商由于已经通过托管和代销业务积累了大量私募客户,因此在数据获取方面具有便利性。大型券商在机构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上也更具优势。因此,一些中小券商的人士表示,随着私募行业生态的变化,中小券商的业务拓展难度将进一步增加,他们需要继续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并在细分领域打造差异化优势。
对于那些没有托管牌照的中小券商来说,形势显得尤为紧迫。由于缺乏托管资格,这些券商难以查看私募产品的净值,除非与私募基金管理人签订代销协议并进行合格投资者认定。但要进入券商代销的白名单并不容易,券商需要进行筛选、考察和跟踪业绩,然后才会决定是否将其纳入白名单。这导致了一个悖论,即中小券商需要借助不同的市场机构来收集和覆盖全市场的私募数据。
目前,只有30家证券公司具有基金托管资格,这意味着大多数中小券商没有托管牌照。申请托管牌照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尤其是在建立托管系统方面。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实施之前,中小券商主要通过第三方私募数据服务平台来查询私募管理人信息及相关产品净值,数据获取相对容易,也能进行产品分析。但现在,随着私募产品净值的下架,没有牌照的中小券商感到了压力,相关业务的开展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一些中小券商的人士表示,未来他们仍然需要自建私募数据的收集、清洗、分析系统。目前,包括西部证券、财信证券、东兴证券、湘财证券、东北证券、东吴证券、渤海证券在内的一些券商已在2018年至2022年期间申请了基金托管牌照,但目前仍处于材料补正阶段,尚未进入受理环节。
在私募基金行业强监管的背景下,随着中小私募的加速出清,未来券商私募基金业务的行业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大型券商由于已经沉淀了大量私募管理人客户,并能提供托管、代销、投研等全链条服务,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随着《指引》的实施,私募管理人对品牌露出的需求仍然存在,他们可能会更积极地向大型券商靠拢。
展望未来,面对私募行业的竞争加剧,大型券商已经建立了较高的护城河,而中小券商的展业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中小券商需要强化协同,加大在人员、技术上的投入,从单一服务转向综合服务,以打造细分领域的差异化优势。一些券商已经在其半年报中提到,他们正在推动总分协同,持续优化私募服务体系,并着力打造细分领域的差异化优势。复制再试一次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