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报表的基本构成
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 “成绩单”,主要由以下几张表构成:
资产负债表:
这张表就像是给企业在某个特定时刻拍的一张 “财务快照”,呈现了企业所拥有的资产、背负的负债以及属于所有者的权益情况。
-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能控制的、预期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比如,货币资金就是企业手头实实在在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这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应收账款是企业卖了东西或提供了劳务但还没收到的钱;存货则是企业为了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固定资产是像厂房、机器设备这些用于长期生产经营的大件资产。资产又根据变现速度等因素分为流动资产(一般预计能在一年内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像短期借款就是企业短期内借的钱,要在规定时间内还;应付账款是企业买了东西或接受了服务但还没付钱形成的债务;长期借款则是借款期限较长的债务。同样,负债也分为流动负债(预计在一年内或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清偿的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 所有者权益:简单说就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这是股东投入企业的初始资金;资本公积,可能是股东投入资金超过股本的部分等情况形成的;盈余公积是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用于特定用途的积累资金;未分配利润就是企业历年累积下来还没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它们之间的关系满足基本等式: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利润表:
它反映的是企业在一段特定会计期间(比如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内的经营成果,主要展示了企业是怎么赚钱的,以及赚了多少或者亏了多少。
- 收入: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使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业务的总成果。常见的有主营业务收入,比如一家服装厂卖衣服的收入就是主营业务收入;还有其他业务收入,比如服装厂把多余的布料卖了得到的收入就是其他业务收入。
- 费用: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使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业务的总耗费。像主营业务成本就是和主营业务收入相对应的成本,比如服装厂生产衣服的布料、人工等成本;管理费用是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销售费用是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
- 利润: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出不同层次的利润。营业利润是用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等得到的,它反映了企业核心经营业务的盈利情况;利润总额是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营业外收入(比如企业收到的捐赠收入等)、减去营业外支出(比如企业因自然灾害等遭受的损失)得到的;净利润则是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最终盈利结果。
现金流量表:
这张表记录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情况,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企业的现金是从哪儿来的,又用到哪儿去了,以此来评估企业的现金获取、使用和周转能力。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主要涉及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中的现金收支情况。比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这是企业最主要的现金来源之一;购买原材料、支付职工薪酬等支付的现金,这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主要现金支出。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包括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与处置、对外投资等相关的现金收支。比如企业购买一台新机器设备花的钱就属于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企业卖掉一项长期投资得到的钱就是投资活动现金流入。
- 融资活动现金流量:与企业的筹资活动有关。比如企业发行股票收到的现金,这是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偿还借款、支付利息等支付的现金,这是融资活动现金流出。
二、明确阅读财务报表的目的
不同的人看财务报表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目的:
投资者:他们把钱投到企业里,自然关心企业能不能赚钱、有没有发展潜力以及资产质量好不好,这样才能判断自己的投资是不是值得,以及能有多少回报。所以他们会重点关注利润表中的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等指标,而且还会留意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看看企业是越来越好了还是走下坡路了。
债权人:像银行等金融机构给企业提供贷款,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企业能不能按时还钱,也就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所以他们会着重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规模、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看看企业总体负债情况以及资产中有多少是靠负债筹集的;同时也会关注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否足以支付债务本息,毕竟现金才是实实在在能用来还钱的。
企业管理者:他们需要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比如决定要不要投资一个新项目、是通过什么方式融资、怎么控制成本等等。所以他们会深入研究各张报表及其各项指标的细节,以便对企业的情况了如指掌。
三、掌握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
看懂财务报表可不仅仅是看看上面的数据就行,还得运用一些分析方法来深入挖掘其中的信息:
比率分析:
- 偿债能力比率:
- 流动比率:用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计算得出。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因为流动资产相对流动负债越多,就越有足够的资源来偿还短期债务。不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可能意味着企业流动资产利用效率不高。通常认为流动比率在 2 左右较为合适。
- 速动比率:是把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再除以流动负债得到的。因为存货的变现速度相对较慢,所以速动比率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一般速动比率在 1 左右较为合适。
- 资产负债率:是用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再乘以 100% 计算得出的。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资产负债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过低也可能说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不同行业的合适资产负债率水平有所不同。
- 盈利能力比率:
- 毛利率:用(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除以营业收入再乘以 100% 计算得出。它反映了企业扣除直接成本后剩余的利润空间,毛利率越高,说明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越高,也就意味着企业在成本之上能赚取更多的利润。
- 净利率:是用净利润除以营业收入再乘以 100% 计算得出的。它体现了企业最终的盈利水平,即每一元营业收入能带来多少净利润,是投资者很关注的一个指标。
- 净资产收益率(ROE):用净利润除以平均净资产再乘以 100% 计算得出。它衡量了企业运用自有资本的盈利效率,ROE 越高,说明企业利用自有资本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 营运能力比率:
- 存货周转率:用营业成本除以平均存货余额计算得出。它反映了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管理效率越高,也就是存货能够更快地被销售出去或者用于生产。
- 应收账款周转率:用营业收入除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计算得出。它表示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效率越高,也就是能够更快地收回客户欠的钱。
- 总资产周转率:用营业收入除以平均总资产余额计算得出。它体现了企业总资产的周转速度,总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对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也就是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所有资产来开展经营活动。
趋势分析:
观察各项财务指标在多个会计期间(比如连续几年)的变化趋势,这能让我们了解企业的发展态势。例如,通过观察净利润的逐年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在提升还是下降;通过分析资产负债率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是否稳定。
比较分析:
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找出企业的优势和劣势。比如,同行业平均毛利率为 30%,而本企业毛利率为 40%,那么就说明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在市场上可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四、关注重要的财务指标及其变化
除了上述比率分析中提到的指标外,还有一些重要的财务指标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 货币资金:在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是企业最具流动性的资产,它反映了企业随时可用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等情况。如果企业货币资金充足,说明企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但如果货币资金长期闲置,也可能意味着企业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
- 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客户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余额过大,可能意味着企业信用销售政策过于宽松,存在收账风险,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同时,观察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也很重要,账龄越长,收账难度越大。
- 存货:存货是企业为了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如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过多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积压,降低存货周转率,影响企业的营运能力;而存货过少可能会出现断货现象,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大型长期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等。观察固定资产的折旧情况、新增投资情况等,可以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扩张情况以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 营业利润:在利润表中,营业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利润,它排除了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影响,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如果营业利润持续增长,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得较为顺利。
- 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最终的盈利结果,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净利润的增长情况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回报预期。
五、结合财务报表附注阅读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里面包含了很多重要信息,阅读时可不能忽视:
-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这会影响财务报表数据的可比性。通过阅读附注,了解这些变更的原因、内容和影响,以便准确理解财务报表。
- 重大事项说明:如企业发生的重大投资、并购、诉讼等事项,这些事项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阅读附注可以获取这些事项的详细信息,以便全面评估企业。
- 关联交易: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可能存在不规范或不公平的情况,通过阅读附注中的关联交易部分,了解关联交易的类型、金额、定价方式等,以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状况。
看懂财务报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通过熟悉报表构成、明确阅读目的、掌握分析方法、关注重要指标及其变化以及结合附注阅读等步骤,逐步深入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