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惠财经知识提供最新的财经新闻、市场分析、投资建议和经济趋势报道,帮助您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获取最新的财经资讯和专业的市场分析,助您掌握投资先机。

财经专栏

入选”全国破产经典案例”的方正集团重整过去一年,现在如何了?

据可靠消息透露,当初方正集团确实有不少投资人看好并接洽,最终, 中国平安等投资人凭借以“整体重整”为原则、以法定重整时限内一揽子化解风险、最大程度维护企业经营价值、维护全体债权人的权益等投资基础承诺最终击败诸多投资人胜出,成为方正集团实质合并重整投资人。

而近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方正集团重整计划无法在原定期限12个月内执行完毕,将延长重整计划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28日。真正被延期的,只有执行期吗?让我们一起走进看一看。

一、一直迟到的平安投资款背后,是重度拖延症还是别有内幕?

2020年2月18日,方正集团申请重整,次日即进入司法重整程序;

2021年1月29日,最终确定由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代表珠海国资)、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作为方正集团重整投资者;

2021年6月28日,北京一中院作出民事裁定书,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

2022年2月28日,中国平安等投资人向管理人支付200亿投资款。

简单回顾一下整个重整案的经过,就会很轻易的发现,平安首次支付投资款耗时8个月,后续还有数百亿投资款的支付仍遥遥无期。是没钱?是拖延?还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操作其他?谁在承担时间的代价?

很多人期待在平安投资资金兑付后,企业、信托能够正常开展,新方正集团步入正轨,牵涉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等诸多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得到公平清尝利益……如今看来,仿佛都成为一场痴人说梦。

反观方正集团重整之后的海航和紫光集团等重整案,海航自2021年2月进入重整程序,至2022年4月海航集团官方宣布321家实质合并重整计划已经执行完毕并获得法院裁定确认,历时14个月;紫光集团2021年7月开始重整,到2022年4月,战略投资方智路建广联合体用于清偿紫光集团债务的600亿元投资款已经到位,历时仅10个月。

二、【引狼入室】与【空手套白狼】,现实版饿狼传说?

作为大型多元化企业,此次实质合并重整案,方正集团管理人提出“坚持【整体重整】优先原则,要求投资者现状整体承接资产,确保重整后可持续良性发展。”如开篇所言,中国平安等投资人正是基于此原则最终成为此次重整投资人。

2021年6月28日,北京一中院作裁定批准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

60天后,2021年8月27日,中国平安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回应方正重整时即表示“只保留医疗等与核心主业相关的板块,其他部分以市场化方式对外转让或出售”。

由此,在投资款项尚未支付的情况下,中国平安等投资人通过破产、转让资产等方式,收回大部分出资的同时,以极小成本收获方正的医疗等核心板块。

2022年6月3日,方正集团5家整体重整企业中,原本不在此次重整范围内、也是中国平安等投资人在重整计划中声称要植入优势资源推动业务平稳发展的产业——信产集团旗下核心资产上市公司方正科技,发布关于被债权人申请重整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同样为信产集团旗下公司的方正数码申请破产重整。

平安等投资人在以整体重整的名义战胜众多潜在投资人后,拖延资金资源投入,并在交割完成之前,将不想要的业务、需要重整以焕发生机的业务进行转让!与重整的初衷与计划相悖,并对方正集团广大债权人与职工利益造成损坏,滋生了不稳定因素。

是协同融合的整体重整还是变相变卖的连环二次破产?或许各位看官自有答案。

据资料考古,平安集团曾表示参与方正集团的重整项目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是平安集团主场在大湾区,而方正信息产业也在湾区有产业集群基础,再加上北京大学在信息产业的科研能力和成果,平安希望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加速大湾区在信息产业领域的发展,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平安集团还表示,作为大湾区企业,对此责无旁贷,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的体现。

二是因为方正集团拥有雄厚的医疗资源,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实力很强,与平安集团的保险主业,以及未来集团的大医疗健康战略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现在看来,所谓责无旁贷、金融支持实体,是否是掩护吞噬医疗资源野心的高帽子?

三、比二次破产更会玩的,是否亲自下场?

2021年11月16日,重整组管理人发出《关于加强重整计划执行期间资产管理的通知》予以约束和纠正。

2022年4月24日,重整组管理人向债权人发送邮件,告知所有债权人:投资人拟在地产板块资产交割至新方正集团及其业务平台名下前,对部分地产板块资产通过交易所进行公开处置。

同一天,中国平安旗下重庆金融交易所平台上就出现了“北大资源及其关联公司持有的相关股权及债权资产包”的拍卖公告,公告内容显示“2022年4月24日20时起至2022年4月28日20时止,对北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持有的相关公司的股权及债权进行公开转让”。

最终,1家报名,1次出价,底价成交,交易过程历时仅4天,四川朗晖共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15.3亿元起拍价成交。

公开信息显示,摘牌的四川朗晖共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由鼎辉投资和朗基地产合作,成立于2022年4月14日,成立仅10天、注册资本100万。底价15.3亿拍得!资金来源成迷,到底是谁在买?迷雾背后仿佛清晰异常。

经查阅,重金所平台曾于4月份公开披露过一则“北大资源及其关联公司持有的相关股权及债权资产包”进行公开转让的竞价公告。本次15.3亿底价拍得的资产包总价值超百亿,竞买标的物涉及成都天亿启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12个公司,以及囊括邛崃颐和天宸、昆明紫境府、杭州博雅城、崇州颐和天璞、昆明1898、盐城项目、成都紫境府、成都紫境东来,共8个项目。

网友吃瓜,本是一件愉悦的事,今天这个深度解密,却是越吃越后怕,重整之目的是为企业能良性开展工作,是对集团进行重新配置,最大程度保障主业完整、职工队伍稳定,最终打造资产质量优良、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的企业集团。

然而平安未如约履行责任,让背后上千万员工和家庭陷入不眠之夜。试问,在1家报名、1家出价、4天以15.3亿元底价拍得超百亿资产包的现象背后:

企业债权人的公平清偿利益是否被保障?

作为我国首个进入重整程序的千亿级多元化大型企业集团,方正集团重整初衷与良性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如何期待?

在中国平安等投资人的影响下,困境企业助力与维护社会稳定何时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