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缠论基础知识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根基稳固,人贤楼高。
基础概念。

顶分型:不含包含关系的三根K线,中间一根高点最高,低点也最高。

底分型:不含包含关系的三根K线,中间一根的低点最低,高点也最低。

包含关系就是相邻的两根K线或者多根K线出现区间重叠,包含的K线合并处理得到新的K线,新的K线还有包含的继续合并处理再得到新的K线,处理原则是从左到右依次处理。
注意:(包含关系的处理,要左依次向右的顺序原则,包含处理的两K,处理后就不再单独考虑,要考虑的是按规则确定的新的高低点的新K线,不存在一条线包多条线的事情,然后新K线,再顺次向右按包含规则判断和处理)。

上升趋势的包含关系:高点取高的,低点也取高的。简称高高。

下降趋势的包含关系:高点取低的,低点也取低的。简称低低。

多根K线重叠的,就是从左到右依次处理。


以下为包含处理的的实例:

笔: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所谓笔,就是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都可以忽略不算,但注意,一定是相邻的顶和底,顶底分型之间至少需要有1根K线。上升的一笔:即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的一笔:即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
笔的原则是一顶一底,一个底分型 连接 一个顶分型。

笔成立的条件:
1、顶分型与底分型经过包含处理后,不允许共用K线,也就是不能有一K线既属于顶分型又属于底分型。

2、在满足1的前提下,顶分型中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之间(不包括这两K线),不考虑包含关系,至少有3根(包括3根)以上K线。也就是包括顶和底之间最少5根K。


3、顶分型和底分型不能相互包含。即底不能在顶里,顶不能在底里。(是顶底分型中间那一根还是分型的三根K不能包含,这一点目前有争议,实际走势中有时候会出现下面这种走势。至于要不要当成一笔处理,根据前后走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这一点目前存疑。)

4、中继分型:笔的原则是一顶一底,一个底分型不可能连两个顶分型。如果一笔成立后,出现分型没有走出反向笔,继续按原方向发展,则中间的分型无效。顶底之间至少有1根K线,只要没有回调形成一笔,这种反向没有形成笔的无效分型叫做中继分型,背后的原理就是趋势没有走完,反向的力量不足以转折,稍作停顿继续沿着原来的方向发展。
笔必须是一顶一底,顶底间才可以连为一笔。对于顶,如果后面还有一个顶更高,保留后面的;对于底,如果后面还有一个更低的,保留后面的;


画笔的准备工作及顺序:
1、找到图中明显的高低点,目测高低点之间的K线是否有5根;
2、如没有,直接略过,不需要画顶底分型及处理包含关系;
3、如有,则开始画顶底分型处理包含关系,处理完毕后再观察高低点是否有5根K线,如没有,则略过,如有,则画为一笔;
4、修正,如果之前的笔已经画好,但之后出现新的高低点了,同时又无法满足构成新笔的条件,则需要对原笔进行调整。
特殊笔处理:
1、跳空缺口成笔;
处理原则是,缺口所在笔,能吃到前边临近的一笔算一笔,能吃掉前边临近的一段算一段(段后面会讲到),缺口可以当一根K,也可以当无数K的叠加,其实,这本质上还是一个动量的问题,一个缺口,能把前边反向笔或段全吃掉,那就证明转向的力度是足够的;
2、次高(低)点成笔;(难点,这一点初学就别在意了,先按标准的学)
短期较快速的行情变动,但是根数不足5根,随后行情有一个次高(低)点构成顶底分型,可以成笔;
或者顶底分型之间出现包含K线,包含处理以后,顶分型的顶不是一笔中的最高点,底分型的底不是一笔中的最低点。


3、修正笔;
何时该去修正之前画好的笔?(思考)
线段:线段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线段的前三笔,必须有重叠的部分。

线段至少有三笔构成,线段无非有两种,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和从向下一笔开始的。
软件通常显示的最低周期就是1分钟,由于笔的稳定性不足,线段就构成了最小周期上的最小级别中枢,线段也成了盘中快速进出的依据。

笔破坏的几何定义,原文写的证明过程有点复杂。笔X和前面相邻的反向笔有重叠了,就是破坏了。记住图形就行。

缠中说禅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线段只要没有被新的线段破坏,无论走多少笔,走的多复杂,都还是一段.

特征序列的引入是为了解决线段被线段破坏,原线段在哪里结束,新的线段在哪里开始。这个原文写的很伤脑筋,通俗一点表达,就是把线段中的一笔看成一根K线,然后去找分型,在上涨段中只合并其中的下跌笔为一根K线,找顶分型,顶分型的高点就是上涨线段结束的点。在下跌段中,只合并其中的反弹笔为一根K线,找底分型,底分型的低点,就是下跌线段结束的点。

特征序列中元素的包含关系。注意,特征序列的元素包含关系,首先的前提是这元素都在一特征序列里,如果两个不同的特征序列之间的元素,讨论包含关系是没意义的。显然,特征序列的元素的方向,和其对应的段的方向是刚好相反的,例如,一个向上段后接着一个向下段,前者的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后者是向上的,因此,根本也不可能存在包含的可能。


当前一段被笔破坏时,显然,最早破坏的一笔如果不是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那么,特征序列的分型结构也能成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转折点前的最后一个特征序列元素与转折点后第一个特征元素之间肯定有缺口,而且后者与最早破坏那笔肯定不是包含关系,否则该缺口就不可能被封闭,破坏那笔也就不可能破坏前一线段的走势。这里的逻辑关系很明确的,线段要被笔破坏,那么必须其最后一个特征序列的缺口被封闭,否则就不存在被笔破坏的情况。

那么,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最早破坏那笔就是转折点下来的第一笔,这种情况下,这一笔,如果后面延伸出成为线段的走势,那么这一笔就属于中间地带,既不能说是前面一段的特征序列,更不能说是后一段的特征序列,在这里情况下,即使出现似乎有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的走势 ,也不能算,因为,这一笔不是严格地属于前一段的特征序列,属于待定状态,一旦该笔延伸出三笔以上,那么新的线段就形成了,那时候谈论前一线段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就没意义了。

从转折点开始,如果第一笔就破坏了前线段,进而该笔延伸出三笔来,其中第三笔破第一笔的结束位置,那么,新的线段一定形成,前线段一定结束。


这种情况还有更复杂一点的情况,就是第三笔完全在第一笔的范围内,这样,这三笔就分不出是向上还是向下,这样也就定义不了什么特征序列,为什么?因为特征序列是和走势相反的,而走势连方向都没有,那怎么知道哪个元素属于特征序列?这种情况,无非两种最后的结果:1、最终还是先破了第一笔的结束位置,这时候,新的线段显然成立,旧线段还是被破坏了;2、最终,先破第一笔的开始位置,这样,旧线段只被一笔破坏,接着就延续原来的方向,那么,显然旧线段依然延续,新线段没有出现。


一笔破坏后面回调笔走成反向段,不新低再次转折走出一段(突破破坏笔的新高或者不新高)的情况用特征序列这样表达,也是找到原线段的特征序列分型,找到原线段段结束的位置。

特征序列分型的缺口,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之间的缺口。

在标准特征序列里,构成分型的三个相邻元素,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情况:
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


第二种情况:
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


强调,在第二种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不分第一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可以。




上面两种情况,就给出所有线段划分的标准。显然,出现特征序列的分型,是线段结束的前提条件。本课,就是把前面“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精确化了。因此,以后关于线段的划分,都以此精确的定义为基础。


线段出现笔破坏后最终没有在该方向由该笔发展形成线段破坏时,接下来肯定是向下的笔,这笔肯定会形成一个向下的线段,否则,就意味着前面那向上破坏笔能延续出线段,这和假设矛盾。这个向下的线段,如果破了该向上笔的底,那么,原来的线段B就是没结束,在继续延续。

这种情况下,如果那向上笔突破线段B的高点,这时候就会出现,线段的开始点并不是最高点的情况。

这个向下的线段,如果没破该向上笔的底,那么就可以肯定,由这向上的笔可以延伸出一个线段来,这时候,线段B肯定被破坏了。


以上涨段为例,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


这个图,实际操作中,如果6低于或等于1(那就是第一种情况),说明这个反向力度是够的,通常我是按3-6形成了下跌段,如果走势只到图示这里,那6后边待定。如果6高于1,虽然3-6也有段的基本结构,但我认为反向的力度是不够的,实盘中我都没有算是下跌段,然后新高到7,0-7是向上段,7-10是下跌段。这个好象是原文中没有明确的一个知识点,但我根据缠师的理论和一些图例自己确定了实盘中这样处理,这样在线段划分中,基本已经函盖了所有的走势可能。没有什么不明确的地方了。

还是刚才这图,6之前不变,且6高于1,6后延续出向上段结构,且不破3的高点,那也分成3段,也就是3~6的线段被后线段破坏了,3~6自然是一段了(9<3)。上图走黄线这种,不管6与1的相对位置如何,都是3段。这种多见于离开中枢回调做3买的时候。

线段,无非是走势力度和方向变化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划分段的标准,自然要考虑到量能的情况,分段,所有的示例基本全举例出来了,平时对着走势多划分练习就可以了。难点的无非就是二类成段和刚才这些有缺口的后边如何生成新段。特征序列分型这个,可以不用,也能全部划分好线段。
缠师这个人,有个优点就是究底穷源,在另一层面,也就给了更多可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多生疑惑,我觉得理论可能他还没有完全完善的全部讲出来,可惜没了时间……但已经呈现出来这些,我觉得已经很够用了,如果学的好的话……在学习和实用的过程中,把原文中一些没有表达到的,自己努力去试着完善补充就更好了。例如缺口,具体什么情况下当笔,什么情况下当段的问题,原文中是没有明确的,前边我有讲过我处理相应问题的原则。再有线段刚才所说的划分,原文中也是没有明确的,现在都有了相应的处理规则,我感觉用着还可以,大家可以参考,或者自己去试着补全完善。

实际中经常遇到的突然冒出一笔没有成段的情况,通常是第一种情况。特别是走绿色那种,段的起始点,并不一定是段的极限点。

由前面讲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任何的走势都可以分解成上涨笔和下跌笔的连接,也可以分解成上涨段和下跌段的连接。当然也可以分解成接下来要讲的中枢与中枢的连接。中枢的第一篇走势终完美,开篇就提到,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都能分解成趋势与盘整两类,而趋势又分为上涨与下跌两类。所以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这个从实际图形中总结出来的简单经验,是一切有关技术分析理论的唯一坚实基础。由此得到“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用更简练的话,就是“走势终完美”。这个原理的重要性在于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很难实用的、静态的“所有级别的走势都能分解成趋势与盘整”,转化成动态的、可以实用的“走势类型终要完成”,这里的动态性是指走势必然是在盘整和趋势(上涨和下跌)之间相互转换的,而对于走势的当下性,必然对应着三种类型的某一种,因为所有的趋势和盘整都是有它的开始和结束的,那从开始到结束,必然是有一个延伸的过程,有一个生长的过程,应该是有一定的标准来判断其走势走向结束,而由于走势类型是必须要结束的,那么因此,这个结束的标准就是在其后才能够实现的,这就构成了把握行情最牢固的一个基础。任何走势,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一旦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新的走势类型必须是在老的走势类型结束以后才开始,而且必须开始。老的走势类型已经完成,新的走势类型连一个中枢也还没走出来的时候,就是以后会提到的中阴状态。通俗的说就是,每一个走势类型,开始了的最终都是要结束的,结束以后必然开始生出另外一个走势类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各个走势类型的生和死,开始和结束的问题,生必然有一个判断标准,判定这个走势是生了,就是某个走势类型的确立。死也是需要一个判定的标准,由于死之后必然伴随着另一个走势类型的生,那么死的判断标准一旦出现了,就要密切注意新的走势类型是什么样的,主要看新的走势类型,是怎么样从老的走势类型的死中诞生出来的,这个就是整个技术分析的核心问题。
先引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概念: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换言之,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所构成。这里就不提递归的问题了,先直接用最低级别来讲,举例1分钟的中枢,就是次级别的连续三段重叠的部分。(重叠部分就是次级别三笔的最大低点和最小高点)


有了中枢,就可以精确定义前面的盘整和趋势。某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中枢的就是盘整。(盘整是没有方向的)某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中枢的就是趋势。(趋势是有方向的)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

因为任何的走势都不会一直延续下去,所以就有了“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结合前面的“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就是“走势终完美”。就可以严格证明:“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缠中说禅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因为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对于下跌的走势来说,一旦完成,只能转化为上涨与盘整,因此,一旦能把握下跌走势转化的关节点买入,就在市场中占据了一个最有利的位置,而这个买点,就是“第一类买点”(1买配图有误,正确的参考末尾的配图);而因为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所以在第一类买点出现后第一次次级别回调制造的低点,是市场中第二有利的位置,就是“第二类买点”

前面说了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线段与线段的连接,也可以分解成中枢与中枢的连接,我们前面通过线段的学习知道线段只能被线段破坏,所以走势可以分解成线段与线段的连接,同样中枢也只能被中枢破坏,这样走势才能分解成中枢与中枢的连接。无论以前聊的笔也好线段也好还是现在的中枢亦或是将来的级别也好,本质上都是走势各个时期的生住坏灭,它们之间又是相互转化的。至少三笔就可以构成一个段,连续三段又可以构成一个中枢,连续三个中枢还可以构成新的东西……三生万物的感觉,走势就是这样不断生长,延伸最终毁灭的。很多人看缠论看不懂就是这些名词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学到最后就会知道这些都是对走势的表达,表达的都是同一个走势,只是类似于显微镜的不同倍数,表达的清晰度不同罢了,介入市场就是介入这些不同走势的生死,清楚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清楚自己操作的模式以及后续的各种转化,在各个模式之间从容应对,找到介入退出的依据,就能踏准节奏。
原理一也说了“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如何判断一个走势类型完成就成了技术分析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一点解决了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我们买早卖早的问题。前面我们提了笔至少是要满足5根K线,线段至少需要三笔,中枢至少需要连续三段,这些都是最低要求,都是走势完成的前提或者边界,这再一定程度的可以解决一部分买早卖早的问题。
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难点在于“走势类型的延伸”,例如笔够5K以后可以继续延伸,线段够3段以后可以继续延伸出5段7段,三段重叠构成一个中枢之后可以继续围绕一个中枢盘整延伸下去,趋势形成以后也可以形成更多个中枢向下延伸。所有的买早卖早都是因为延伸。
我们通过K线,分型,笔,段,中枢不断的提高级别,很大的程度上都是为了解决小级别走势生长延伸的问题,长到一定程度就把级别调大,跳出某级别走势看走势,见大而行远,看大做小,大级别走势是小级别走势生长出来的,大级别没有完成的时候小级别暂时的完成就不用着急,等着它去延伸生长。
下面聊现在的中枢,走势只有一个中枢的是盘整,两个以上中枢的是趋势,所以盘整和趋势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中枢。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这个证明也很简单,由中枢的定义可以知道,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的部分就是中枢,中枢是由次级别走势重叠所生的,所以中枢的延伸就是次级别走势离开并再次以次级别走势返回,继续重叠。同理可证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而次级别走势离开,再以次级别回抽不返回原中枢,我们就说该中枢破坏了,后面势必形成新的中枢。

中枢定理三:某级别“缠中说禅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

这里补充说明一下次级别。就理解1分钟中枢的次级别就是线段 ,3段重叠构成中枢,中枢是本级别,那么次级别就是构成中枢的线段,高一级别的中枢的次级别就是低一级别的中枢。级别,次级别,次次级别这些东西以后会常说,很多人缠论学不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级别混乱。

前面已经知道中枢由前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确定,中枢确定以后就面临两个情况,延续或者破坏(产生新的中枢),由中枢的定义知道了中枢的延伸就是次级别离开并再次以次级别返回,继续重叠。中枢的破坏是次级别离开以后不再返回原中枢(ZG点即中枢上沿,同时形成三买)。这里也把三类买卖点定理再精确一下,以后讲123买的时候再继续说。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

中枢确定以后就面临两个情况,延续或者破坏,先说延伸,一个中枢虽然理论上可以无限延伸一直盘整下去,但是在实际中随着中枢的延伸,中枢的级别会发生变化,借助之前说的连续三笔重叠构成段,连续3段重叠构成中枢辅助理解,当中枢的次级别延伸够9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是3个中枢重叠了,延伸9段以上的中枢的级别就升级了

说完中枢延伸升级,再说中枢破坏升级,同样的也是3个中枢重叠就可以升级,但是怎么重叠值得细说。我们已经知道,走势类型可以分为只有一个中枢的盘整,和两个及以上中枢的趋势,在趋势里,同级别的前后中枢是不能有任何重叠的,这包括任何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任何瞬间波动之间的重叠。因此,如果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区间虽然不和前面的走势中枢有任何重叠,但围绕该中枢产生的波动触及前面走势中枢延续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这时候,就不能认为该走势类型是趋势,而只是产生一个更大级别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

所以,实际走势中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大涨,很多级别并不高,只是一个低级别的趋势,包括一些连板的票,那些的连续涨停更只是最低级别而已。这里就又多了一个判断走势的边界,一个连续拉升的票只是最低级别中枢的延伸,无论涨多高都只是最低级别,都不可能产生更大级别中枢,要形成更大级别的中枢就是新的同级别中枢产生后的波动区间和前面一个中枢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由此得到两个定理。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也就是说,只能是只具有该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盘整或趋势的延续。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